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一)
--微距摄影的放大范畴--
照相机的正常使用,是拍摄Zui近焦点至无穷远间隔的影像。照相机镜头的Zui近对焦间隔,都设计在十倍焦距处,只能摄取0.1×的影像。要想拍摄大于0.1×的影像,就进进了近摄的范畴。
近摄是一个大的范畴,包含近距摄影和微距摄影。近距摄影是拍摄0.1×-1×的影像。微距摄影是拍摄1×-50×的影像。
今天,微距镜头已很广泛,使用微距镜头就可直接进行近摄了。在没有微距镜头时,要近摄就得采取像距延伸手端。
用微距镜头拍照,是不是都可称为微距摄影?还不能一概而论。每一个微距镜头的放大率,设计的并不一样。1:1×的镜头,才干进入微距摄影。1:2×、1:3×、1:4×的微距镜头拍出来的影像,只能算作近距摄影。
什么是微距摄影?现在说法也不一致。比拟广泛的说法是:放大1-6×属微距摄影,超过6×,就要用显微摄影了。《摄影之友》2002第八期《微距摄影全接触》中说:
"依据放大率,微距摄影可以细分成近距摄影和超近距摄影,这没有很严厉的定义。一般的定义是:
近距摄影:放大率在1:10-1:1;
超近距摄影:1:1-6:1;
超过此倍率,经开端进入了显微摄影的规模了。"
网友中的说法,也多持此看法。
而另一种说法,如美国《ICP摄影百科全书》"微距摄影"词条中说:
"'近距摄影'所记载的影像,是从原物的十分之一(0.1×)到与原物同大(1.0×或1:1。)'微距摄影'拍摄出来的影像,是从1.0倍到理论上的Zui大限度的约50倍。不过,在实际上,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,远远达不到那Zui大限度的影像。"
我是赞成《ICP摄影百科全书》中对微距摄影的定义的。微距摄影拍摄1倍至50倍的影像,是个公道的规模。
今天,人们对于微距摄影只是拍摄1-6×影像的认识,以及说微距摄影"远远达不到那Zui大限度的影像"的论断,应当成为历史。
微距摄影拍摄放大率由1倍至50倍(1.0×-50×或50:1)的影像,实践上是完整可以实现的。
放大50倍是个什么概念呢?放大50倍,就是指摄影胶片记载的影像,是原物的50倍。放大率=像长/物长=像场/视场。按35mm相机来说,胶片=36mm×24mm,长度为36mm。放大50×时,视场长度为0.72mm,就是说,这个0.72mm的长度,充斥胶片36mm的画面。
在这个36mm胶片中,每1mm所记载的,是被摄体上0.02mm范围的信息。很自然,这无疑属于显微摄影的规模。所以说,微距摄影放大的能力,与显微摄影的放大能力,存在交叉性与一致性。所不同的,重要是微距摄影要更便利,拍出的影像画质会更好。
长时代以来,人们把微距摄影限定在6×以内,把微距摄影与显微摄影尽然离开,那是由于微距摄影存在的某些障碍还没解决。当这些障碍被战胜之后,原来具有显微能力的照相器材潜能也会获得解放。拥有这些器材的人们,只要有兴致或须要,自然很轻易进进显微摄影的范畴。
为了差别传统的微距摄影观念,我把具有拍摄1-50×才能的微距摄影,称为全程微距摄影。在全程微距摄影这个范畴,我已进行了多年摸索,有了一些领会和教训。盼望与影友们商讨!请酷爱微距摄影的朋友赐教!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二)
--实现全程微距摄影要战胜的障碍--
微距摄影长期被局限于6×以内,并不是因为有了显微摄影,就不需要微距摄影再往作同样的工作。二者之间,部分可以替换,但不能完整代替。微距摄影不具有显微镜的更高放大率,显微镜没有照相机的灵巧性。当然,传统微距摄影,也是机动性不强,局限性很大。显微摄影无法用于户外,传统微距摄影放大达3×,也只好固定在室内的翻拍架上拍摄。
全程微距摄影,不仅是要把放大率施展到极至,还要寻求利用的机动性,要能行天下,走四方,任何庞杂环境都能往拍照。这就要面临诸多需战胜的障碍。Zui突出的有三大问题:震撼、照明、曝光盘算。
(1) 震动问题
震动是微距摄影的致命大敌。随着影像的放大率进步,相应的要伴生景深越来越浅,曝光时间越来越长,震幅同步放大的问题。任何一点渺小的震动,都会对取景、聚焦、构图、曝光等操作的每一步发生决议性影响--影像消散。
(2) 照明问题
有三个方面:一是物距太近,放大到3×以上,物体离镜头间隔小于40mm,照明很艰苦;二是像场亮度随放大率衰减,像场亮度=1/(M+1)×(M+1),光源亮度不高,取景看不清,曝光时间会很长;三是光源温度要安全,长时间曝光,有机物被摄体在高温下会烤坏。
(3)曝光计算问题
能直接用于微距摄影测光或主动曝光的高级相机并未几。曝光补偿涉及放大率、光瞳放大、互易律失效等多重综合盘算,庞杂,烦琐,费工费时,影响工效。户外拍摄,无法进行。
我摸索的工夫,重要是耗费在这三个方面。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三)
--影像的放大--
镜头原来都具有既能缩小又能放大影像的才能。影像的放大或缩小,是由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决议的,这个关系称"共轭关系"。物距远,像距近,影像就小。物距近,像距远,影像就大。
镜头的放大率是有规律的。所有的镜头,都遵照二倍焦距物像等比法则。过二倍焦距这个等比点,像距每延伸一个焦距量,影像就放大一倍。所以,放大率(M)=像距/焦距-1。由此可见,焦距是放大率的标准。同等放大率,焦距越短的镜头,所需的像距空间就越小。同等像距,镜头焦距越短,放大倍率就越高。
镜头单独是无法照相的,必需同暗箱组合才干成为照相机。照相机的暗箱,
也不可能做的很大,要依照一般适用来设计它的大小,这就限制了镜头对影像的放大。后背取景相机,因暗箱是伸缩可调的,镜头的放大能力能得到必定施展,可以直接进行有限的近摄。蛇腹式专业相机虽可直接进行有限的微距摄影,但是,
昂贵加粗笨,一般人只能敬而远之。小型刚体相机,轻便好用,Zui普及,但其机箱的固定像面定位距,就限定其只能直接用作普通摄影。
为了让35mm的刚体相机用于微距摄影,转变其固定像面定位距的限制,采用了移植嫁接的方法,仿照后背取景相机的蛇腹,制作了近摄皮腔,使之衔接在镜头与机身之间,让镜头前移,延伸像距,到达了放大影像的目标。这种办法,大概就是风行了半个世纪的除后背取景相机以外的传统微距摄影。
近摄皮腔和近摄接筒等机械像距延伸附件,是发生在镜头生产品种较少的时期。它既对微距摄影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,同时也存在对微距摄影的约束作用。
今天,镜头品种极大丰盛,有了实现全程微距摄影的充足潜力。
摄影镜头的丰盛发展,可以说,既是摄影事业的发展需要,也是机身固定像面定位距逼出来的。每一种镜头,无不委曲求全,屈服于机身固定像面定位距。这也恰恰给微距摄影带来了利益。
要实现放大1倍-50倍的全程微距摄影,就需要有51倍的镜头焦距量,假如用传统的皮腔等机械延伸方法,是基本办不到的。这就须要用光学的措施来解决,挖掘镜头的潜能,将多镜头组合应用。组合的方式是:以中、长焦距镜头作像距延伸镜,以尺度或短焦距镜头作为物镜,倒接在像距延伸镜上拍照。其近似放大率,在镜头都调为无穷远时,M=延长镜焦距/物镜焦距。
为了调节实拍时的不同倍率请求,可通过转变焦距,或尺度与短焦距镜头单镜倒装应用。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三)
--影像的放大--
镜头原来都具有既能缩小又能放大影像的能力。影像的放大或缩小,是由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决议的,这个关系称"共轭关系"。物距远,像距近,影像就小。物距近,像距远,影像就大。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四)
--排除震动 --
全程微距摄影的全进程,包含取景、聚焦、构图、曝光的每一步,都惧怕震动。因为一点微震,影像就会消散。 震动的存在是无法躲避的。当这种摄影不是一种兴致而是一项义务,当拍摄的对象、环境、时间不能任意选择时,震动就成了战役的对象。在震动防不胜防,避无可避时,Zui好的妙招就是排除震动。
你信任震动是可以打消的吗?
比如说,在建筑施工的工地,在铁道旁,在行驶的火车上,在这些震撼的环境,在共震波及的处所,你能顺利地完成拍摄吗?
可以!绝对可以!保证可以!
这就是全程微距摄影开创的"十二字诀"绝招……的结果。并一举多得,带动攻克了多项难题。
消震的明显特点,就是手持相机拍照,可作任意长时间曝光,数秒、数十秒、数百秒。下图就是手持拍摄的方法之一。
镜头的放大率是有规律的。所有的镜头,都遵照二倍焦距物像等比法则。过二倍焦距这个等比点,像距每延伸一个焦距量,影像就放大一倍。所以,放大率(M)=像距/焦距-1。由此可见,焦距是放大率的标准。同等放大率,焦距越短的镜头,所需的像距空间就越小。同等像距,镜头焦距越短,放大倍率就越高。
镜头单独是无法照相的,必需同暗箱组合才干成为照相机。照相机的暗箱, 也不可能做的很大,要依照一般适用来设计它的大小,这就限制了镜头对影像的放大。后背取景相机,因暗箱是伸缩可调的,镜头的放大才能能得到必定施展,可以直接进行有限的近摄。蛇腹式专业相机虽可直接进行有限的微距摄影,但是,
昂贵加粗笨,一般人只能敬而远之。小型刚体相机,轻便好用,Zui普及,但其机箱的固定像面定位
距,就限定其只能直接用作普通摄影。
为了让35mm的刚体相机用于微距摄影,转变其固定像面定位距的限制,采用了移植嫁接的办法,仿照后背取景相机的蛇腹,制作了近摄皮腔,使之衔接在镜头与机身之间,让镜头前移,延伸像距,到达了放大影像的目标。这种办法,大概就是风行了半个世纪的除后背取景相机以外的传统微距摄影。
近摄皮腔和近摄接筒等机械像距延长附件,是发生在镜头生产品种较少的时期。它既对微距摄影做出了主要的历史贡献,同时也存在对微距摄影的约束作用。
今天,镜头品种极大丰盛,有了实现全程微距摄影的充足潜力。
摄影镜头的丰硕发展,可以说,既是摄影事业的发展需要,也是机身固定像面定位距逼出来的。每一种镜头,无不委曲求全,屈服于机身固定像面定位距。这也恰恰给微距摄影带来了利益。
要实现放大1倍-50倍的全程微距摄影,就需要有51倍的镜头焦距量,假如用传统的皮腔等机械延伸措施,是基本办不到的。这就需要用光学的方法来解决,挖掘镜头的潜能,将多镜头组合使用。组合的方式是:以中、长焦距镜头作像距延长镜,以尺度或短焦距镜头作为物镜,倒接在像距延伸镜上拍照。其近似放大率,在镜头都调为无穷远时,M=延伸镜焦距/物镜焦距。
为了调节实拍时的不同倍率请求,可通过改变焦距,或标准与短焦距镜头单镜倒装使用。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四)
--打消震动 --
全程微距摄影的全进程,包含取景、聚焦、构图、曝光的每一步,都惧怕震动。由于一点微震,影像就会消散。 震动的存在是无法躲避的。当这种摄影不是一种兴致而是一项义务,当拍摄的对象、环境、时光不能任意选择时,震动就成了战役的对象。在震撼防不胜防,避无可避时,Zui好的妙招就是打消震动。
你信任震动是可以排除的吗?
比如说,在建筑施工的工地,在铁道旁,在行驶的火车上,在这些震动的环境,在共震波及的处所,你能顺利地完成拍摄吗?
可以!尽对可以!保证可以!
这就是全程微距摄影开创的"十二字诀"尽招……的结果。并一举多得,带动攻克了多项困难。
消震的明显特点,就是手持相机拍照,可作任意长时间曝光,数秒、数十秒、数百秒。下图就是手持拍摄的方法之一。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五)
--照明与用光--
微距摄影拍摄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,光照角度请求各不雷同。而 不足4厘米的物距,使光的入射角被限制在侧后方的30度范围内,用光很艰苦。机载闪光灯当然也不能用,必需移灯至适合的角度。这种客观,似乎无计可施。
消震技巧的手持拍照,也同时联带地解决了这个困难。由于,持机拍照者,可以随便运动,如:平步移位、360度旋转、持机俯仰等。可以对光照角度作万向调剂。拍照时,只须要凝视取景屏,调剂拍摄者自已的地位与身姿,寻找Zui佳光照效果就行了。这种用光措施,适于使用各种光源,特殊有利于使用自然光。
自然光,是全程微距摄影Zui佳的安全光。直射的阳光与天空光,可长时光坚持EV/ISO100的高亮度。屋檐下或树阴下,能供给EV10/ISO100的柔和散射光。
近太阳30度的天空,有EV16或EV17/ISO100的特高强光。
手持拍照,不仅能作到光照角度的万向调剂,特殊是快捷便利,能在同一条件下,任意选用透射光或反射光、轴向光或掠进光、正面光或侧射光、明视场或暗视场。任一种转换,均可在瞬间完成。
下面是自然光不同光照角度的后果: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六)
--曝光盘算--
只有很少数高级照相性能敷衍微距摄影的测光和主动曝光。大多数照相机,只能按普通摄影测光,再按曝光补偿量,计算出曝光时间。而曝光补偿也需要一个复杂计算进程。补偿涉及:放大率的补偿,光瞳放大放大补偿,互易律失效补偿等。而这多项补偿,时常要综合叠加。
影像放大,视场相应缩小,缩小了的视场的光线,投射到大于视场的像场上,光线被扩大而"稀释",像场亮度衰减为1/(M+1)×(M+1)。
光瞳放大,是非对称构造的短焦距与中、长焦距镜头的问题。它们的出射光瞳与入射光瞳直径不相等,其比值到0.8或更小时,就要补偿。
互易律失效,是摄影胶片的一种特征。摄影曝光,可以用几组不同的光圈与快门的EV值等效组和,互换应用,得到相等的曝光后果。但是,当曝光时光擅长1秒或短到1/1000时,就会呈现曝光不足。这一点,相机测光体系是不会反应的。
鉴于曝光补偿计算的麻繁,研讨出了M1-50近摄曝光速算尺。计算时,只需要将测光成果输入,锁定EV值,曝光参数便一目了然。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七)
--扩展景深--
近摄景深之浅,似乎是一个使摄影者无可奈何的困难。能影响景深的,是放大率和光圈,放大率越高、光圈越大,景深越浅。人们总是用收小光圈来增大景深,但光圈的档位是有限的,Zui小光圈多为F16-F22。同时,小光圈又会导致衍射。
Zui大景深参考表
放大率 光圈 景深(mm)
1 F32 4.22
2 F32 1.58
3 F32 0.94
5 F22 0.35
7 F16 0.17
10 F11 0.08
15 F8 0.037
22 F5.6 0.018
31 F4 0.009
44 F2.8 0.004
由于景深太浅,微距摄影放大到3×,就只能表达平面和几何体部分表层的特点。这不仅是拍摄操作的取景和对焦费劲,主要的是影像信息记载不足,下降了影像材料的利用价值。
在全程微距摄影摸索中,找到了一种扩展景深的方式,使拍出来的影像景深,得到了超常的效果。例如:
1、2号扩景深镜拍摄
2、1号扩景深镜拍摄的影像后果
谈谈全程微距摄影(八)
--与显微摄影的比拟--
长期以来,一直较普遍地这样以为:微距摄影的范围是1倍-6倍,超过6倍,就要用显微摄影。所以。传统微距摄影,一直在低倍率彷徨。事实上,也是因为传统微距摄影,依附皮腔这类机械像距延伸附件而无法获得高倍率。同时,要依附翻拍架稳固,并不比显微摄影省事,又同显微摄影一样走不出工作室。
显微镜是多样的。光学显微镜也有多种。总体来讲,显微镜的高倍率,是全程微距摄影无法比的。光学显微摄影的范微,约在数倍至200倍左右。显微摄影与显微视察是不一致的,因没有目镜的参与,倍率要低很多。 现在使用很广泛的体视显微镜(如图),察看为10-160×,摄影为3-28.8×,比全程微距摄影低很多。
全程微距摄影与显微摄影比拟,Zui主要的不同点在于:
1、 显微摄影只能在室内拍摄,全程微距摄影能在各种庞杂环境中拍摄;
2、 显微镜物镜没有光圈,景深特浅,镜头成像质量也不如照相机镜头。全程微距摄影景深可调可扩,镜头成像质量,要优于显微摄影;
3、 显微摄影曝光靠实验法,麻烦。全程微距摄影曝光,可主动,可速算,便利快捷;
4、 显微摄影为专业工作。全程微距摄影宜于普及。